第七期心理与脑·“交通”论坛圆满举行
7月30日下午,由上海交通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心理与脑·“交通”论坛(第七期)在云端圆满举行。本期活动邀请到了天津师范大学白学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罗跃嘉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方晓义教授做客论坛并作了专题学术报告。本次云端活动全程通过心仪脑、AiBrain、心研院B站等平台进行了全网直播,心理学专业学者与爱好者们欢聚一堂,共同参与学习和交流。
论坛由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卫东教授主持。李卫东介绍了本次论坛的流程和主要内容,并对出席论坛的嘉宾、学者和广大心理学爱好者表示热烈欢迎。
白学军的报告《耐挫心理结构及其促进》从耐挫心理的结构探索、大学生耐挫心理量表编制与修订、科学家挫折故事对高、低耐挫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影响等角度深入探索。“为什么有的人百折不挠,终获成功?为什么有的人轻易放弃,最终失败?”答案是:耐挫性。白学军指出,耐挫心理的结构包括醒悟(具有决定性)、坚信、可控和乐观。通过编制可测量大学生耐挫心理的测评工具以及阅读科学家成就故事/挫折故事对大学耐挫心理影响的实验,他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耐挫心理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2.科学家挫折故事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经历挫折后的继续意愿和成功坚信程度;连续阅读5个科学家挫折故事后,大学生的继续意愿才会显著提升。
罗跃嘉的报告题目为《焦虑与执行功能的脑网络研究》。焦虑障碍是我国患病率最高的精神障碍,特别是新冠疫情当前,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全球关注。他指出,执行功能是在完成复杂的认知任务时,对各种认知过程进行协调的一般性控制机制,而抑制控制是执行功能的核心成分之一。情绪与执行控制两个系统动态交互、彼此影响。罗跃嘉从宏观角度考察焦虑如何调节执行功能相关的脑网络可塑性变化,从微观角度分析了神经递质和炎症细胞因子如何参与调控“焦虑与执行功能”以及脑网络交互变化。其研究结果显示:长期应激和高焦虑使得执行功能控制网络和突显网络的激活降低,而默认网络的负激活增强。其成果转化形成智能情绪测训方舱等核心产品。
方晓义分享了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与干预》的前沿研究,其内容分为“为什么开展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干预研究”和“做什么有关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干预研究”。网络成瘾是无法克制的冲动行为,并且对社会功能产生了危害,给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学习、亲子关系等产出了一系列的危害,严重者导致问题行为和犯罪。方晓义指出,目前其团队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包括个体干预、家庭团体干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在线专家自助系统干预和针对渴求的团体行为干预等。方晓义认为,家庭系统在青少年行为改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提前预防和降低成瘾行为的诱发是调整或改变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的重要一步。
论坛交流环节,三位特邀嘉宾与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院王立卉、赵冰蕾、张洳源等研究员就“认知行为训练之于大脑执行功能改善焦虑的效果、“不同年龄段、不同年代的个体与耐挫的相关性”、“游戏成瘾治疗方式与其它酗酒等成瘾治疗的异同”等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嘉宾们的回答,从应对挫折到应对不确定性的焦虑再到应对网瘾,深入关注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健康,引发了大家的热切讨论和积极交流。
论坛最后,李卫东与嘉宾们共同探讨了“心理学与脑科学未来的发展”,三位嘉宾就各自的学术领域联系学科、联系实际、联系当下做了针对性的发言,促进了与会人员的深入思考,也为青年学者提出了更多可行性研究方向。
希望在本次论坛上,专家学者们智慧与思维的碰撞、观点与理念的交融,能够为心理与脑科学领域带来更多的思想成果,期待八月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