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脑·“交通”论坛第五期成功举办

时间:2022-05-30 14:21:32 编辑:lwdlab 热度:
 

2022年5月29日,心理与脑·“交通”论坛第五期在云端成功举办。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卫东主持。福州大心理与认知科学研究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王益文教授,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韩世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学者特聘薛贵教授等应邀做客论坛做主题报告,并与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院的张洳源、王立卉、赵冰蕾等青年学者,围绕人工智能、心理学、共情与种族、人脑记忆痕迹等热门主题,展开了多元的学术讨论,共同探秘心理与脑。本次论坛还同步新增了b站、腾讯等线上直播,与云端观众共享学术大咖们的精彩演讲。

李卫东教授首先对参与此次论坛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面临疫情的挑战,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愉悦是应对的关键,心理与脑·“交通”论坛作为系列论坛,一月一期,一期一约,他热切期待与会专家学者发表真知灼见,共同推动心理学与脑科学的探索与研究,为促进社会人群的心理健康和脑科学普及贡献智慧与力量。

王益文教授的报告题目为:《人工智能+心理学的交叉研究与理论探索》。报告由图灵与图林测试切入“人工智能+”的主题,他认为,人工智能近年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脑电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或许会成为未来的热门研究方向。“脑机接口”(BCI)=“脑”+“机”+“接口”,通过信息采集、信息分析(处理)、再编码(输出/执行)、反馈,达到人脑与及机器的融合,可以打破当前人类与机器、人类与环境的交互方式,让人类能够突破肉体和工具的局限,在未来的教育、军事、娱乐、智能家居等方面都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王益文教授指出,未来机器人正向“社交化”方向迈进,人工智能+心理学的复合人才培养将成为交叉科学的创新点,急需开创性研究。

韩世辉教授的报告围绕共情与种族,其题目为《从共情到种族:十五年研究回顾》。韩世辉教授通过实验研究指出,不同种族的被试者看到不同种族人的疼痛表情显现出不同的神经活动,相同种族的人具有更强烈的共情,种族的共情具有内群体的偏好。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文化概念的启动、真实的生活经验等都会影响种族对于共情的偏好。

薛贵教授从“什么是记忆“发问切入,与大家分享了报告《追寻人脑的记忆痕迹》。薛贵教授团队通过活动模式分析(确定人脑记忆的位置)和神经计算模型(识别人脑记忆的特征)来研究人脑记忆的动态变化机制、交互作用机制和干预提升技术等,其研究成果揭示了人脑工作记忆具有双重编码机制。同时,长时记忆从视觉到语义表征的变化有助于提高模式一致性和记忆成绩。薛贵教授指出,记忆表征具有复杂交互作用,因而能产生真实和错误记忆,而经颅直流电刺激能提高记忆的效果。同时,研究虚假记忆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论坛的问答环节,与会的嘉宾、青年学者同在线观众探讨了“错误记忆与遗忘“、”人工智能如何加工情绪“、”情绪和记忆的联系“、”想象和记忆的联系“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具有更好的人工智能视野“、”亲密关系和共情的关系“等焦点问题。展望未来,王益文教授认为,未来已来,智能机器人将进入人类社会,也会对人类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必然催生”人工智能+心理学“;韩世辉教授认为,无论是心理学还是脑科学,都应该抓住一个主题深入探究,可以做应用性研究,也可以开启推陈出新的新理论研究;薛贵教授认为,应结合时代背景考虑未来方向,未来可以考虑揭示人自身的心智运行结构和规律,解决人类的基本问题。

最后,李卫东教授表示,专家学者在云端的真知灼见让与会者都受益匪浅,并再次衷心感谢嘉宾与参会人员。迄今为止,心理与脑·“交通”论坛已成功举办五届,国内心理学与脑科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先后应邀出席论坛,探究并研讨本领域前沿话题。期待六月相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