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心理与脑·“交通”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

时间:2022-06-27 16:29:12 编辑:lwdlab 热度:
 

2022年6月26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心理与脑·“交通”论坛第六期在云端成功举行,本期论坛邀请到了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李红教授、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郭秀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贺永教授做专题报告,活动由上海交大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卫东教授主持。本期论坛有关心理学与脑科学的精彩内容吸引了全国近8000名专业学者、心理学爱好者共同参与学习和交流。

首先,李卫东对出席论坛的嘉宾和在线上参加活动的众多学者、心理学爱好者表示热烈欢迎,他在致辞中指出,抑郁研究、认知规律研究和大脑功能结构发育研究都是心理与脑的重点关注领域,希望借论坛不断加强这一领域的学术碰撞与交流。

李红的报告《抑郁的性别差异研究》从不同城市、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等的抑郁现状分析指出,中国人当下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他从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的角度解释抑郁风险,其研究发现:生理性别对抑郁风险没有显著影响;而从心理性别角度而言,抗抑郁程度从高到底依次为: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未分化。因此,李红幽默地指出,在心理性别方向,男女性别判断的新标准或许可以是:你是多愁善感(女性),还是没心没肺(男性)?由于抑郁等情绪和负性敏感性显著关联,对负性情绪过分敏感是导致抑郁的认知根源,因此,多愁善感的人更容易抑郁,也更加容易罹患各种身体疾病。李红呼吁,抗击敏感,才能抵抗抑郁,也才能促进心理健康。这就需要我们减少对负性情绪的过分敏感,增加对正性情绪的敏感。

郭秀艳的报告主题为《内隐序列知识的外显转化》。她指出,内隐学习是“在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个体能够无目的地、不知不觉地,自动地获得事物之间结构关系知识的学习过程”,序列知识的意识性状态从“内隐”转化为“外显”即为内隐序列知识的外显转化。为了探究外显转化阶段是否出现学习量的增长拐点以及该增长拐点是否特异地发生在外显转化阶段,郭秀艳分别针对内隐知识外显转化的行为特征和内隐序列知识外显转化的相关神经振荡活动变化制定了研究一和研究二两套方案。研究一显示,在外显转化发生的阶段上出现了学习量骤然增高的增长拐点,且在非转化阶段并无该增长拐点,该增长拐点特异地出现在内隐序列知识的外显转化阶段;研究二显示,内隐序列知识外显转化与theta振荡活动有关。郭秀艳认为,无意识或者潜意识是藏在意识“冰山”下的大部分,其分类、整理加工、唤醒等对于认知研究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

贺永分别围绕“脑网络分离和整合更为优化平衡的发育模式”、“脑网络从初级系统到高级系统的发育模式”、“脑结构网络比功能网络更早的发育”、“脑网络的发育表现出大的个体差异”等四个学术前沿问题做了题为《婴幼儿脑网络发育》的精彩主题演讲。贺永认为,婴幼儿阶段是人类智能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脑结构和功能发育的加速期和高峰期,因此加强儿童早期发展研究特别重要。贺永认为,婴幼儿脑智发育需要关注以下重要研究方向:1.建立标准化的婴幼儿认知评估工具;2.绘制婴幼儿精细年龄段的脑发育模板图谱与分区图谱;3.揭示婴幼儿多尺度脑发育的规律与个体差异及其影响机制;4.揭示婴幼儿异常脑智发育的生物学基础及精准评估工具与方法。

论坛交流环节,三位特邀嘉宾与学者们就“降低抑郁风险”、“认知老化”、“发育和老化”、“精神疾病与内隐序列学习的关系”、“大数据模型的准确性”等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嘉宾们精彩深刻的回答,引发了线上观众的热切讨论和积极交流。

最后,李卫东与嘉宾们共同探讨了“心理学与脑科学未来的发展”,三位嘉宾就理论、技术、应用等各个方面交流了各自的思考和对未来发展的畅想,寄希望于更多的有志青年学者投身到学术前沿工作中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