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进行时】心理与脑·“交通“论坛第三期重磅推出微课堂
虽然疫情来势汹汹,但水初生、林初盛、花正开,春天的气息正扑面而来,疫情的胜利也指日可待!在这特殊的时期,上海交通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院大胆尝试在线互动教学新方法,在云端开启晚间微课堂,希望用心理学与脑科学的知识和力量,如和煦的春风般吹散疫情下人们内心的阴霾。
作为第三期心理与脑·“交通”论坛的晚间场,本期微课堂主题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包括心理与脑小知识、自我心理状态和情绪管理小技能等,与大家分享大学生心理调控与自我关怀的方法和策略。微课堂由上海交通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卫东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副书记、副研究员李毅、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研究员吴梦玥、上海交通大学心理与行为科研研究院副研究员王立卉、张洳源、助理研究员赵冰蕾做了精彩的分享。
微课堂开课前,李卫东给同学们提了两个有趣的小问题:1.奥林匹克运动会百米大赛为何用发令枪而不用闪光灯发令比赛开始?2.人脑有多少个神经细胞?
李毅作为战斗在闵行校区抗疫一线的“大白”,给大家带来了生动的一课——《了不起的潜意识,成就更强大的自己》。李毅指出,掌控自我意识特别重要,但不用刻意地在意识层面要求自己,要避免过度内省,有时候不带目的和分析的行为能获得更好的体验,在特殊的抗疫学习工作生活中,做到积极行动、更好的行为、新的感觉和态度的改变互为积极影响。
第二位出场的张洳源着重强调疫情之下社交的重要性。他给自己的小课堂取名《你的大脑从不高冷》,从专业的心理与脑科学知识出发,深入浅出地论述社交是人的本能需求,就如饥饿状态下对食物的渴望一样。对此,他幽默而理性地告知大家隔离小贴士:勿节食、勿封闭。
王立卉对于疫情下的我们该做的选择作了她的解读,《主动选择的力量:赋能与创造》生动地诠释了有限条件下地无限创意。她用一幅幅趣图,特别是疫情下人们在艺术方面的奇思妙想,生动地阐述了其最新地科学研究成果:选择是不可避免地,而主动选择能给我们赋能(获得信念感和动机)和创造(突破限制去创造)。
赵冰蕾向云端微课堂观众提问:《抑郁性沉思你怕不怕?》,她温柔地告诉我们,不要担心,抑郁性沉思如同感冒一样,是阶段性地正常的情绪体验,是压力条件下产生的,而非病态。只要我们正视抑郁性沉思,亦能通过沉思对事件解析、推演,寻找问题解决办法;而如果我们想缓解它,也很简答,放松面部肌肉即可。
最后压轴登场的是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吴梦钥,她为我们分享了人工智能在健康领域的最新研究应用,包括望、闻、问、切,而她的小课堂《哪些疾病的声音可以被听到?》则从“闻”出发,为我们展示了智能辅助筛查疾病的研究,特别是抑郁症方面的应用,抑郁症问诊机器人的工作流程。同时,借助微课堂,首次隆重预告小程序“交我心”即将上线,相信未来会为更多被抑郁症困扰的人带来更多的福音。
微课堂最后,李卫东风趣揭开了课堂伊始的谜底:人的大脑处理视觉信号的神经网络比处理听觉信号的更复杂,所以大脑真正感知到眼前的闪光比听到的发令枪响作出起跑反应会延迟大约30毫秒,所以百米飞人大赛还在使用发令枪;人的大脑大约有860亿个神经细胞,每个神经细胞和其它神经细胞有成千上万的突触链接,形成了人类所认识的宇宙中最复杂最神奇的系统,它创造了我们人类所拥有的一切科技、艺术、文明与历史。最后,李卫东串起授课老师们的微课堂内容总结到,希望同学们相信,你有非常了不起的潜意识,你的大脑不高冷,享受社交的需求,勇敢地去主动选择,无惧抑郁性沉思,也试试我们联合推出的“交大心”APP,关心爱护你的神奇大脑和心理,迎接美好的春天,成就一个更强大的自己。
本次微课堂在线上进行了公开直播,受到了热烈的反响,共有6000余人在线直播观看了本次活动并发表评论。